中华文化论坛

  • 论傩戏仪式与结构

    陆焱

    傩是一种古老的仪式戏剧 ,傩仪中包含了不少以隐喻方式表达的极具结构性的辩证思维 ,例如对神的两面性的认识以及仪式对神圣的性行为的表现 ,本文通过对仪式的人类学意义的阐释 ,说明傩仪的神秘之面纱背后其实是辩证性极强的人类逻辑思维。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试析《四库全书》对《契丹国志》的改编

    尤李

    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曾对《契丹国志》进行过相当彻底的改编 ,从中可以窥见清朝统治者正统观念的微妙变化。促使清高宗下旨改纂《契丹国志》的直接原因是该书将宋朝纪年附注于辽朝纪年之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 ,四库馆臣改编的范围远远超出高宗的改编上谕所提到的问题。他们不仅秉承高宗的意旨删改一些“违碍”之处 ,把“独尊宋统”的思想贯穿其中 ,而且随意更改契丹语词 ,凭主观臆断挖改他们所认为的讹误。这样 ,《契丹国志》一书收入《四库全书》并经“钦定”重订之后已远非原貌 ,史料价值大为降低。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儒学在思考

    牟钟鉴

    儒学在作现代思考 ,儒家学者在跨文明比较中也在作世界性的思考。当代社会 ,人类前途充满危机 ,仅有西方文明的智慧是不够的 ,还必须研究和总结中华文明的历史经验 ,深入阐发儒学的精义。在现代文明通则中 ,除民主、自由、科学、人权、法治、公平等价值理念外 ,还必须加上东方儒学所申明的忠恕、诚信、礼义、和而不同、天下一家、天人一体等价值理念 ,这样才能使现代文明通则获得完整性。从而摈弃“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贵斗”的冷战哲学 ,推动文明的对话 ,实现不同民族、国家、文明的和平相处 ,使世界走向祥和与繁荣。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数书九章·序》今译

    查有梁

    秦九韶为《数书九章》所作之“序” ,是一篇数学与语文高水平整合的杰作。我们要理解《数书九章》 ,必须认真研读这篇“序” ,只有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把握秦九韶的数学观及方法论。本文先按文的形式 ,后照诗的形式 ,意译这篇杰作 ,以助于理解秦九韶的原序。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荀子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李宗桂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 论陆世仪的经世理学

    武才娃

    陆世仪是清初著名的思想家 ,其理学继承和发挥了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 ,将“内圣”之学转化为“外王”之功 ,高扬“切于用世” ,认为“理学不知一贯 ,则害及于身心 ;经济不知一贯 ,则害及于家国天下”。指出“封建、井田、学校三者 ,致治之大纲。后世若欲治平道理 ,总不出此”。告诫“今人所当学者 ,正不止六艺 ,如天文、地理、河渠、兵法之类 ,皆切于用世 ,不可不讲” ,故士大夫应在政治、经济、教育上“经邦济世”。陆世仪作为明遗 ,既不仕清 ,又不隐遁出世 ,而是“以道自任” ,关心天下利弊、民生 ,把“理学”与“经济”统一起来 ,由理论引入实践 ,体现出清初学术重经世致用的特征。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道教哲学与基督教哲学人性观之比较

    丁常春

    道教哲学认为人的本性是真性 ,而基督教哲学认为人的本性主要是“罪”。这两种不同的人性观引出了两种不同的解脱观 :道教主张人复归真性 ,就可了道成仙 ;基督教主张人克服罪性 ,在生活上效法基督就可成为真正的人。从而 ,导致人的本质脱离现实。正如马克思所说 :“宗教把人的本质变成了幻想的真实性 ,因为人的本质没有真实的现实性。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 成都东山客家方言中“公、嫲”的语言解读和文化解读

    兰玉英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 观今宜鉴古 资政当求实——荐《20世纪四川全纪录》

    袁庭栋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朱子学与经学研究的新突破——评蔡方鹿先生的《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

    束景南,余全介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 “纪念孔子诞生255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蔡方鹿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从安岳大般若洞三教合一造像论其思想性和文化意义

    汪毅

    四川安岳大般若洞的儒释道三教合一的石刻造像是历史的产物 ,不乏代表性。其洞顶的奇异字“人人”全国罕见 ,具有唯一性 ,堪称传达儒释道三教合一内涵的独特符号。因此 ,解析这些造像的构成关系和揭示其文化背景 ,破译“人人”这个奇异字 ,有助于对儒释道三教合一造像的认识。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神性的异彩——论现代东北作家的泛神论思想

    闫秋红

    原始宗教萨满教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富有灵性的 ,即万物有灵论。现代东北作家在有意和无意间接受了这种泛神论思想观念 ,并由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感知特点。现代东北作家的泛神论与西方近代的泛神论有很大不同 ,西方的泛神论有着浓郁的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内涵 ,而现代东北作家的泛神论思想则是原始的萨满教思想的闪现。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近代来华新教医学传教士的西医译、著

    李传斌

    19世纪以来 ,新教医学传教士积极从事近代西医著作的翻译和编著。以 1 90 5年为界 ,他们的译著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这两个时期的译著侧重点有所不同 ,其在近代中国西医译著中的地位也有所变化 ,但是医学传教士却取得了很大成绩 ,并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论清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精神

    丁海斌

    本文以清文化的包容与创新精神为主题 ,论述了清文化包容与创新精神的含义和形成、发展的基本脉络 ,具体表现及其历史地位与意义。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川江号子”的文化内涵

    邓晓

    作为川江航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川江号子”是地地道道的俗文化 ,其原因在于它直接地起源于下层人民的劳动。与其它号子相比 ,“川江号子”具有自己显著的地域特征。本文就“川江号子”的产生、内容、号工等方面对其文化内涵进行探讨。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 亡国之痛的记忆——“精卫填海”神话母题探析

    段玉明

    “精卫填海”神话讲述一个名叫女娃的“帝女”不幸溺于东海、魂化精卫衔物填海的故事。“精卫”为“金乌”的同音异注。“精卫填海”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太阳沉没的神话 ,其背后铭记的是商代覆灭的历史事件 ,并欲藉此激发一种活的复国情绪。由于商人的流散 ,此一神话逐渐与其固有的“集体”脱离 ,其底蕴亦随之被人遗忘 ,最终演变成了一只怪鸟的故事。两晋以后 ,精卫填海神话获得新的意义转换 ,逐渐被打造成了某种文化精神的象征。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k]
  • 宋代华阳王氏家族科举论略

    王善军

    在科举制度成为统治者选拔官吏的一种主流手段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宋代华阳王氏家族以累世科考成功而著称于世 ,号称“六世词科只一家” ,在科举对家族发展方面具有相当的代表性。本文分析了王氏家族科举成功的表现及其原因 ,并通过这一个案对宋代科举与家族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了说明。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 章学诚的索引理论

    薛新力

    关于章学诚的索引理论 ,历来多局限于对其《校雠通义》中之《校雠条理》篇的分析研究。本文拓宽了材料范围 ,通过对《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内外篇中有关部分的分析 ,对章学诚的索引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 ,分别论述了章学诚关于群书索引、史籍索引、诗总集索引的理论 ,最后分析了章学诚索引理论的几个突出特点及其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深刻影响。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消隐与重构:作为一种人类文明指向的家族文化

    杨经建

    家族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重要的价值标尺 ,而“家族”作为人类一种最基本的文化心理情结和精神价值指认也从来就存在于人类的观念形态中。尽管在东、西方文明中家族文化有着不同的实践形态和价值认证 ,但家族文化自始至终“存在着”其本身就是一种人类历史的真理性叙事。 2 0世纪以来家族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出现了总体性复兴和阶段性消隐两者并存的状态 ;而现代西方社会的历史文化语境中 ,家族文化则表现出“寄生性再生长”于现代西方民主政治体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形态上。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 论三星堆文明与彝族先民的渊源关系

    巴且日火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面具等文物 ,其主体文化象征与彝族先民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解读彝文典籍 ,再从空间、时间及民族志资料综合分析 ,作者认为三星堆文明与早期彝族先民有着渊源关系。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 唐宋间儒学的转型及其提供的思考

    徐洪兴

    儒学是一个与时俱变的开放系统 ,这从二千多年儒学演变史中可清晰看出。在儒学演变过程中 ,唐宋间的儒学转型最为典型。它为适应当时社会转型需求而出现 ,在思想层面则是中国本土价值系统对异域文化挑战做出的创造性回应。唐宋间儒学转型经历了四个世纪 ,从对外“攻乎异端”、对内“拨乱反正”两个层面展开 ,最终成果是宋明理学的诞生。儒学转型的成功是人类史上一个典型的文化交流及文明对话双赢的例证 ,它能否为今天的中国乃至世界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是值得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 “蒙文通先生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学术讨论会”综述

    刘兴淑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辽海历史文化学术讨论会”综述

    董守义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 “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李会富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 《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总目录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 建立“四川藏羌生态保护区”走民族生态旅游之路

    沈华

    四川藏族、羌族地区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从保护长江、黄河源头的植被和生态环境、保护传统民族文化出发 ,结合其开展旅游的实际 ,本文认为 :四川藏族、羌族地区应确立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 ,建立“四川藏羌生态保护区” ,走民族生态旅游之路。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 多情公子与痴情丫鬟的恋情悲剧——宝玉与晴雯感情关系及其悲剧成因新探

    李庆信

    对宝晴感情关系的定性 ,学界此前主要有三说 ,即“友情”说、“爱情”说和回避定性的“感情”说。“爱情”说虽相对稍近于实际 ,但仍未尽人意。宝晴之间的感情 ,既不能与宝黛爱情相提并论 ,也有别于一般正常的恋情 ,只不过是多情公子与痴情丫鬟之间一段带点畸形的特殊恋情。对宝晴恋情悲剧成因 ,流行的“阶级迫害”或镇压“反抗”说并未触及“事体情理”症结所在 ,实际上这涉及为宝玉择妾以及对宝玉“规引入正”问题。作为小说情节副线之一的宝晴恋情悲剧及宝晴袭恋情婚姻 (妻妾制度下的另类婚姻形式 )悲剧 ,与作为小说情节主线之一、涉及为宝玉择妻问题的宝黛爱情悲剧及宝黛钗爱情婚姻悲剧 ,结构上两相对称 ,内容上也互相影映。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蜀文化探析

    唐永进

    本文认为 ,作为中国文化有机组成部分的蜀文化 ,具有五大特征 :历史悠久 ,灿烂辉煌 ;兼容并包 ,渴求开放 ;追求和谐 ,讲究休闲 ;传承文明 ,积淀丰厚 ;具有多重性。有分析地扬弃上述特征 ,将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 先秦巴蜀城市研究述论

    毛曦

    20世纪 80年代以来 ,随着考古发现的增多和发掘工作的推进 ,关于先秦巴蜀城市的研究获得了新的进展 :既有对先秦巴蜀城市的专门研究 ,也有涉及先秦巴蜀城市各方面问题的研究 ;既有对先秦巴蜀城市的总的研究或论述 ,也有对先秦古蜀国城市和巴国城市的专门探讨。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 三星堆遗址保护的实践与思考

    张耀辉

    三星堆遗址的保护已有 70年 ,可划分为认识探索、依法保护、科学保护三个阶段。近年以来 ,以摸清现状、明确思路、科学规划、稳步实施、有效保护、充分展示、整治环境、申报遗产等方面实践三星堆大遗址保护工程。由于大遗址保护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 ,许多问题还需要科学合理解决。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 戴震伦理学的知性特征及其近代意义

    许兰,吴根友

    作为清代思想家 ,戴震在认识论上一方面接受了程朱理学中的“格物致知”的精神 ,另一方面又批评了朱子学中的冥心以求理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路线。在伦理学领域 ,戴震批评了宋明儒者的理欲对立说 ,突出了人的道德基础物质性需求的合理性 ,同时又反对过份张扬人的物质欲望 ,提出了“欲而不私”的思想 ;他还对朱子哲学中自然与必然两个概念进行改造 ,将其变成一个重要的哲学观点———尽其自然而归于必然 ,使人的自然属性从属于社会法则的约束 ,同时 ,约束人的物质欲望的法则又体现出重视人的个性与人性发展的充分性 ,包含了对人性自由的肯定。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 在“尊重”的前提下谈改编

    孟杰

    本组笔谈由三篇文章组成 :( 1 )《在“尊重”的前提下谈改编》 ,强调古典名著改编必须以“尊重”为前提 :尊重原著的基本精神 ,准确把握并尊重原著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 ,尊重广大观众的审美倾向和接受心理。 ( 2 )《还原解读与当下解读———古典名著影视改编的关键》 ,认为处理好还原解读和当下解读之间的关系 ,追求均衡和适度 ,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合点 ,才能使改编作品既叫好又卖座。 ( 3)《古典名著的“戏说”边界》 ,认为对古典名著进行影视化戏说 ,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对此不必大惊小怪。不过 ,戏说也要讲究分寸和技巧 ,要避免无边无际的乱说和天马行空的胡说。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 还原解读与当下解读——古典名著影视改编的关键

    向芃

    本组笔谈由三篇文章组成 :( 1 )《在“尊重”的前提下谈改编》 ,强调古典名著改编必须以“尊重”为前提 :尊重原著的基本精神 ,准确把握并尊重原著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 ,尊重广大观众的审美倾向和接受心理。 ( 2 )《还原解读与当下解读———古典名著影视改编的关键》 ,认为处理好还原解读和当下解读之间的关系 ,追求均衡和适度 ,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合点 ,才能使改编作品既叫好又卖座。 ( 3)《古典名著的“戏说”边界》 ,认为对古典名著进行影视化戏说 ,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对此不必大惊小怪。不过 ,戏说也要讲究分寸和技巧 ,要避免无边无际的乱说和天马行空的胡说。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 古典名著的“戏说”边界

    李红秀

    本组笔谈由三篇文章组成 :( 1 )《在“尊重”的前提下谈改编》 ,强调古典名著改编必须以“尊重”为前提 :尊重原著的基本精神 ,准确把握并尊重原著的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 ,尊重广大观众的审美倾向和接受心理。 ( 2 )《还原解读与当下解读———古典名著影视改编的关键》 ,认为处理好还原解读和当下解读之间的关系 ,追求均衡和适度 ,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结合点 ,才能使改编作品既叫好又卖座。 ( 3)《古典名著的“戏说”边界》 ,认为对古典名著进行影视化戏说 ,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对此不必大惊小怪。不过 ,戏说也要讲究分寸和技巧 ,要避免无边无际的乱说和天马行空的胡说。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 古文字中传统文化精华的解放

    林之达

    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们具有这样一种传播智慧 :通过将古代典籍中的内容加工成通俗易懂的“话本”、“脚本” ,并将前者转换成说书人的口头传播 ,将后者转换成演员的综合传播等手段 ,把禁锢在深奥难懂的古代典籍中的思想观念解放出来 ,传播到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的广大民众中 ,达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播效果。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 隐士陈抟及其诗歌研究

    周涛

    “一枕清风天地宽”的隐士陈抟 ,是一位传奇人物。他的身上 ,体现着帝师和隐士的双重精神风貌。他的诗歌是他志于隐、乐于睡的形象的抒发 ,体现了宋代文人普遍涵泳于山水 ,追求自得之乐的超然境界。

    2005年01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