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文学研究

  • 儒家思想与帝国政治——董仲舒学说的历史际遇

    谭平;

    本文首先论述了从春秋战国至秦朝中国"礼崩乐坏"格局的延续及其产生的严酷的人文、社会与政治生态,接着论述了众所周知的"汉接秦敝"的真实内涵;在此基础上着重系统评述了董仲舒在与汉武帝三次对策中所表达的政治诉求及其给汉帝国革新政治的建议;最后指出了他的学术思想对本朝政治的影响远不如他对中国思想史的影响那么大及其原因。

    2009年02期 No.62 5-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 中原农耕文明的人伦日用效应

    周全德;海文卫;

    历史上,中原农耕文明捷足先登且兴旺发达;建基于内陆型农耕经济基础上的"五伦"观念乃是其赖以形成与发展的核心要素,体现了其最为根本的伦理精神属性。尽管这种伦理意识曾遭致从古代先哲到近、现代思想家从未间断过的质疑和抨击,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它依然是人们在应对实际生活时所可能采取的最好的伦理安排和道德选择。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原人民应当结合现代化的要求,对这份精神遗产加以改造,使之能作为一种文化类型和生活方活中的有益思想成分,在塑造中原新文明中继续发挥其应有作用。

    2009年02期 No.62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中国陶瓷对亚非社会文明的影响

    詹嘉;

    华瓷是中国文化和经济、科技和艺术的结晶,是人类文明的典范。华瓷具有强大的调适功能,广泛影响陶瓷之路亚非国家的社会生活,推动了社会风俗向善、审美理念趋真,改变人们价值观念、行为取向、文化心态,进化了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

    2009年02期 No.62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0K]
  • 曹刿劫持了齐桓公吗

    郭丽;

    曹刿是鲁庄公时期的重要人物。鲁庄公十三年,齐桓公率领大军攻打鲁国,庄公慑于齐军之威,与桓公在柯地盟约。鲁庄公在盟会中携带宝剑,出其不意,胁迫齐桓公;曹刿站在盟壇的阶梯上,以宝剑成功阻挡管仲救助齐桓公,迫使桓公答应将部分土地交还鲁国,鲁取得盟会的胜利。在文献流传过程中,曹刿在柯之盟的作用被夸大。

    2009年02期 No.62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 唐代公主再嫁现象考释

    李娜;

    唐代公主的再嫁现象是公主婚姻里备受关注的焦点,研究者们多认为唐代公主再嫁人数为27人,并认为唐代公主的婚姻具备一定的自由开放性。其实,唐代再嫁公主应为32人,如果把和亲公主加上则达到34人。唐代公主再嫁的主要原因是由帝王家室的特殊政治性造成的,而非唐代公主主观上的对待婚姻的自由开放态度。

    2009年02期 No.62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四川历代《春秋》学略论

    文廷海;谭锐;

    四川《春秋》学有二千多年的研究史,体现出两个特点:第一,时代性。两汉重《公羊》学,蜀汉重《左传》学,宋元《春秋》学具理学特色,清末民初《春秋》学呈现考据学性质。其发展大体上与全国学术潮流保持同步,但东汉和清中期相对落后。第二,不平衡性。汉魏、宋元、清末民国初达到了较高水平,而南北朝、隋唐、明代则又处于衰弱局面。四川地区绵延不断的《春秋》学脉,构建了区域性《春秋》学史。

    2009年02期 No.62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论吴玉章五四前后的文化选择

    谭晓钟;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中国向何处去,成为中国先进分子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吴玉章就是这些先进分子中的一员,他积极探索救亡图存之路,进行着艰难的文化选择。尽管他走的道路充满了曲折,但他以对祖国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最终选择了人类的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

    2009年02期 No.62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民国中期成都慈善事业发展及变化

    谭绿英;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川省局势复杂,成都贫穷问题十分突出,民间慈善事业较为活跃,贫穷问题主要靠民间慈善团体做有限的解决,即使数量不多的官立善堂也纷纷拨归绅办。传统性是成都慈善团体的主要特征,但与此同时,在施善观念、施善活动等方面又出现了新变化,反映了时代及社会形势的新要求。

    2009年02期 No.62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文学艺术

  • 文学革命与“平民文学”的意义重构

    曾平;

    五四新文化人对历史上的"平民文学"大加赞美,是为了彻底颠覆旧的文学传统,并为现代白话文的合法性寻求历史根据;而对当下的"平民文学"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又是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在新文化人看来,这同样为建设新文学、新文化所必须。胡适等人不过是将历史上的平民文学、白话文学作为打倒贵族文学、文言文学的革命力量、革命工具来看待,一旦文言文的统治地位被颠覆,面对原生态的当下平民文学,新文化人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全盘接受。对于平民文学,胡适等人最终采取了与传统文人类似的态度:在鼓吹、倡导它的同时,雅化的进程也开始了。由于力主以西方文学为老师,现代白话文经新文化人"雅化"后呈现出明显的"欧化"倾向。这种欧化的现代"白话文"具有强烈的先锋性、革命性与精英色彩,在精神气质上与"平民文学"拉开了距离。

    2009年02期 No.62 48-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 文化认同:中华礼仪传统的分析视角

    刘海燕;朱霖;

    本文所指的中华礼仪传统是作为礼仪之本的礼仪精神和原则,它是在传统礼仪变迁和传承过程中积淀下来,并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中华礼仪传统为中国社会提供精神本源,通过代际接力和代际回馈,以文化认同的方式形塑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世界。但是这种文化认同在中国封建传统社会却被极端化和武断化,隆礼重法、以礼代法、人治社会成为与传统交相诟病的源头。本文认为,中华礼仪传统之本,以及由本而生的文化认同,始终是时代社会文明和进步的维系力量。而要有效发挥中华礼仪传统的文化认同功能,就必须进行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包括大力发掘,内容出新,以及建立传统的代际接力和代际回馈机制,防止和消除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社会分化和社会对立问题。

    2009年02期 No.62 5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城市怨愤与乡村情结——《高兴》中的农民工与现代性悖论

    黄曙光;

    《高兴》中的农民工在城市里拾荒挣钱,同时又对城市充满了仇恨。在不平而压抑的城市生活中,遥远的乡村成为一种温馨的记忆,给他们带来情感和心灵的慰藉。对农民工而言,城市代表的现代物质文明和乡村代表的诗意生命体验不可兼得,物质与诗意分裂,现代化背景下的生存变成了一个被迫远离诗意的过程。贾平凹在反感和批判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依靠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经验美化了乡村,彰显了乡村诗意的一面,而钝化了对乡村的批判眼光。

    2009年02期 No.62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一代廉相诸葛亮

    沈伯俊;

    诸葛亮是公认的一代贤相,也是公认的一代廉相。其廉洁主要表现在:率先垂范,俭以养德;勤政务实,安民为本;自报家产,青史第一;实行薄葬,正气长存;严教子侄,清廉传家。他不仅自己廉洁奉公,以身作则,而且重视表彰忠直为国、清正廉洁的同僚,培养德才兼备、品格高尚的官员,从而使清正廉洁蔚然成风。他的廉政思想和实践,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可为今天的反腐倡廉提供有益的借鉴。

    2009年02期 No.62 70-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宋代雅学的特点及其训诂成就

    李倩;罗凌;

    宋人纵谈义理、刻意求新,其实学颇受诟病,因此,宋代雅学在雅学史上评价不高。然其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汉唐旧风,开启了清学端绪,具有重要的变革意义。本文结合宋代雅学的实际,认为其具有性质的多样性、个性化的语言及学术的开创性等特点,以证明宋代雅学在雅学史上自有其地位,取得了相应的成就。

    2009年02期 No.62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 试论中国古代画论中“气”范畴的审美意蕴

    陈丹;

    气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它主要有绘画表现对象、画家、绘画作品三个不同层面的美学意义。在绘画表现对象层面,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共同元素。画面中所有表现对象之气相互激荡,共同构成一个气场。中国绘画最重要的就是要表现出这个气场来。在画家层面,气是画家的个人风格。它有先天具有和后天养成两个组成部分,两部分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而在绘画作品层面,气则是一种偏重于刚性美的审美价值评判标准,具体体现在画作的笔墨技巧和结构安排上。气使得绘画表现对象、画家、绘画作品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最终呈现出的是中国绘画与众不同的宇宙观念和空间意识。

    2009年02期 No.62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 薛宝钗是“禄蠹”吗

    张志;

    薛宝钗不满黑暗政治,蔑视贪官污吏,厚待下人,其言其行都体现出渴望"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的远"利"取义的仁政思想。她"导劝"贾宝玉,显然是希望贾宝玉能干出一番事业,成为一个为官清正廉明、为民谋利的好官吏。因此,从历史的、辩证的、具体分析的眼光来看,似都不能说薛宝钗是"入了国贼禄鬼之流",她仍是一个"清净洁白"的女儿。

    2009年02期 No.62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 论冯延巳对词的雅化

    欧阳俊杰;

    南唐特定的社会背景和审美渊源为冯延巳的词趋向雅化创造了条件。冯延巳个人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具备将词进一步进行雅化的个人条件。另外,南唐政治环境的转变和冯延巳个人处境的浮沉起落对他的创作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以上几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冯延巳词开始出现新变,即朝着雅的方向发展。冯延巳词的雅,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情调的雅正、词笔的文雅和词意的风雅。

    2009年02期 No.62 9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曹丕“不朽说”的超越及其归因

    古春梅;王小平;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章的"不朽说",是中国文论史上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魏晋进入了"文学的自觉时代"。"不朽说"在确立文学独立、崇高地位和超越儒家传统的"三不朽"思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不朽说"的产生则主要应归因于社会环境的变化、儒家意识形态的解构和作者独特的个体特性等方面。

    2009年02期 No.62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百家论坛

  • 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

    王灿;

    孟子和汤因比的历史思想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主要体现在:孟子的"忧患"说近于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说;都强调少数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都具有思辨和神秘色彩;都希望建立"世界政府";都在某种意义上认为历史会"重演";都强调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二者也有一些不同之处。另外,对孟子的历史思想也应进一步挖掘。

    2009年02期 No.62 102-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荀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徐昌文;

    荀子的生态伦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天行有常"的生态认识论;"制天命而用之"、"天人相参"和"强本节用"的生态实践观与节用观以及"谨其时禁"和取物以时的生态责任观三个方面。与此相对应,荀子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是:我们要有"顺天"和"治天"之生态文明意识;树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之生态文明行为观;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之法律法规体系。

    2009年02期 No.62 109-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 天下第一洞天:王屋山道教传统的形成

    李留文;

    王屋山作为天下第一洞天而闻名于世。唐代中期著名道士司马承祯、玉真公主是王屋山道教兴起的核心人物,司马承祯的洞天福地说极大提升了王屋山在道教中的地位。后世道士对于司马承祯的不断强调使王屋山道教传统最终形成。金元新道教的复兴即以唐宋的道教传统为基础。

    2009年02期 No.62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区域文化

  • 成都:劳作与生活相统一的“休闲之都”

    万本根;钱玉趾;

    成都就是将劳作和生活统一到休闲之中的"休闲之都"。生活+劳作是成都城市题中应有之义,成都优越的自然环境,具有人文特色的文化底蕴,成都人以休闲为特色的生活方式,构成"休闲之都"的三个基本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完善"休闲之都",将成都打造为知名的休闲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02期 No.62 1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灾后保护与传承

    张世均;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为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政府应该成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主导者、依法实施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发挥学校在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的教育功能、积极呵护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鼓励热爱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企业与志愿者加入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行列、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名度等措施来加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2009年02期 No.62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 析论孕生华夏“酒都”的文化基因——川南宜宾酒俗谚语风情的人文基础

    骆凤文;黄诗玉;

    该文从四川宜宾宴饮类型习俗、酒谚民谣俗语的产生、人事交往礼俗等三个方面,阐述川南民众的酒俗风情及其人文精神,指出源长厚重的宜宾酒业、酒文化所孕生出的朴实浓美的酒德、酒礼、酒仪、酒行、酒宴、酒乐、酒歌与仁义和美的酒俗精神,是宜宾成为"酒都"的极重要而又特色鲜明的精神人文基础。

    2009年02期 No.62 129-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生态城市建设与成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践

    徐海韵;

    生态城市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指称可持续的、符合生态规律和适合自身生态特色的城市。生态城市建设是复杂的动态的巨系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是辩证统一关系,成都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9年02期 No.62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研究与探索

  • 鲁迅人学思想的文化元素来源探析

    王余;

    文章重点探析鲁迅人学思想的来源,认为鲁迅的人学思想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融汇着不同的思想资源,吸纳着不同的文化元素:中国传统思想是形成鲁迅人学思想的基础;进化论、尼采哲学等是鲁迅人学思想的精神血脉;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鲁迅人学思想的灵魂。

    2009年02期 No.62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 中国西部世界遗产立法情况研究

    姜敬红;

    世遗保护,立法当先——在世界遗产的保护上,世界遗产所在国的作用首先表现在保护法的制定上。中国地方人大常委会和政府除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普遍制定了相关实施细则,还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30个专门保护辖区内世界遗产的地方性法规、地方规章、单行条例以及特别行政区法律,其中西部保护世界遗产地方专项立法有10个。西部地方世界遗产保护专项立法规模初具,但法规体系尚不健全仍是一大缺憾。

    2009年02期 No.62 143-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论大学的文化精神

    唐自力;

    在大学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中,人文精神是大学精神的核心,大学精神是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只有通过对自己办学理念的倡导、践行、提炼和升华,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价值判断和理性诉求的大学,才是名副其实的具有自己的大学精神。本文从教育研究的角度分析与时俱进的大学精神,在于着力探求和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2009年02期 No.62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川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与保护

    丁常春;杨俊;杨国军;陈云;刘兴淑;

    四川南部地区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在研究和保护方面仍比较欠缺和薄弱,加强调查和研究以及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极为必要和紧迫。

    2009年02期 No.62 15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企业文化

  • 五粮液中庸文化的坚守与发展

    黄均红;郭五林;

    五粮液文化是五粮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建筑雕塑、产品广告等的综合体。其核心是中国儒家的中庸文化,但也恰当地吸收了道家、墨家、法家等文化中的先进成分,它是五粮液不断走向成功的反映。中庸文化应当与时俱进,在全球化时代进行现代转型,使文化成为五粮液强大的软实力。

    2009年02期 No.62 161-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盐业企业文化再造探析

    邓红;谭征;

    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在企业管理变革过程中,如何结合盐业企业文化再造,促进盐业企业团队建设、推动企业管理创新,实现企业发展目标,对变革中的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9年02期 No.62 165-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社会心理

  • 论面子的社会心理学内涵

    苟萍;谢华;

    面子现象是影响中国人交往行为的常见心理现象,对其概念的界定在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通过回顾有关面子定义的研究、探讨面子的实质以及分析各类面子的异同点,本文认为面子是一个社会心理学概念,是人们调节交往行为的重要依据。

    2009年02期 No.62 169-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 民办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魏青;

    小学是民办教育发展早期的主要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差异大,管理与运行机制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师资队伍素质参次不齐,加上民办教育在管理、保障以及社会期望等诸多因素,造成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教师的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本研究通过实证的方法,通过比较研究,把握民办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寻找民办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

    2009年02期 No.62 174-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民办高中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与问题成因分析

    郝善学;

    随着近年来民办高中越来越多,一些民办高中逐渐在人们的心目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民办高中教师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因为民办学校的教师面临着迥异于公办学校的运行机制,以升学率作为评判标准的教学质量对于民办高中和民办高中教师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在加上民办学校保障体制的不健全,致使不少的教师产生了或轻或重的心理健康问题,本文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民办高中教师存在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

    2009年02期 No.62 178-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 西部地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分析

    陈彤;

    本文对西部地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现状,结果发现:男性在主观幸福感上的平均分要高于女性;老年初期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低于老年中期及老年晚期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有工作的老年人比没有工作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高,从事稳定、价值感高职业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最高;收入高的老年人比收入低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出;有配偶的老年人比无配偶的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高。总结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特点有:1、中国老年人生活的范围缩小,只限于个人和家庭的范围。2、传统的"养儿防老"思想正在转变为"存钱养老"。3、看重老来伴。

    2009年02期 No.62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学术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