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主编感言

  • 文明乡风劲吹

    李明泉;

    <正>9月20日,"第二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开幕式在四川达州市大竹县长乐村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农民演艺队自编自演,精彩纷呈。整个现场锣鼓喧天、弦歌劲舞,甚是热闹。同时,达州市境内的几个乡镇也搭起舞台,农民们登台演出,观者如潮。真个是"艺术的盛会,群众的节日"。我边看演出边想,处在大巴山的达州,何以能连续两年举办全国性的农村艺术盛会?达州为何从

    2012年05期 v.5;No.7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传世名画欣赏

  • 传世名画欣赏

    <正>名称:袁耀《丹台春晓图轴》时代:清材料:纸本、设色类别:中国画规格:纵185厘米,横140.6厘米收藏处:吉林省博物院袁江、袁耀是父子还是叔侄关系尚有待定论,但二人画风前后相继,一脉相承的特点是不容否认的。画面是亭台楼阁与山水风景相配的画法,瑶台琼阁、殿宇回廊错落于佳山胜水之中,虽繁复错落,却记得划得细致入微,毫不杂乱。山石则形貌苍劲奇异,同楼台形成鲜明对比,达到简淡境界。

    2012年05期 v.5;No.79 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特稿

  • 反思:孔子的“仁”政思想,庄子的“人”性探索

    贺兴安;

    孔子在《论语》辗转于世俗的朋友父母君臣的人伦关系中,认为"仁"处于核心位置,他的"仁"政理念也是安置在他所构想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塔形社会结构里。《庄子》则一开始就从"人"出发,从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出发,放纵"人"的奇思异想。作者对孔子、庄子的哲学思想作出了比较,并结合个人经历对文化发展作出了思考。

    2012年05期 v.5;No.79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历史研究

  • 国与族:试论古蜀与邛的关系

    陈东;刘辉强;

    本文通过梳理有关古蜀史料记载,指出"蜀"在中原史家语境中系他称,乃方国名或邦国名,将其作为族称缺乏依据。蜀为"黄帝后世"或"蜀山氏之后"的认识乃后人附会与创造。文章同时对常璩所言"蜀曰邛"一语进行分析,认为"邛"是形成古蜀早期政权的轴心族群。

    2012年05期 v.5;No.79 9-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灵心诗性——诗性的中华文化

    杨吉成;

    中华传统文化的最本质特征是诗性,中华文化是诗性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可以用"灵心诗性"概括之。

    2012年05期 v.5;No.79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9K]
  • 浅谈中国神话的历史化与中国历史的神话化

    朱晓舟;

    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演进,中国的古代神话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虽则茅盾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著书论证了中国上古神话"神话历史化"这一观点,然而近年来,不断有学者对这一观点进行质疑。事实上,不论是"神话历史化"还是"历史神话化",其理论内涵都是正确的。但在讨论神话的发生阶段时,"历史神话化"明显更具有说服力。

    2012年05期 v.5;No.79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 颛顼诞生地初探

    刘胜利;

    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三皇五帝"中五帝的第二帝。古代典藉记载颛顼出生在有若木生长的古若水畔,也就是有攀枝花树生长的雅砻江畔。四川省米易县地处雅砻江与安宁河交汇的三角地带,这里生长着许多高大的攀枝花树,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大约距今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这些遗址中何家坝遗址最大,可能就是颛顼的诞生地。

    2012年05期 v.5;No.79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酷吏政治时期的武周士风

    傅绍磊;

    在酷吏政治的高压态势下,士人对酷吏政治本身进行了持续抵制,当然,抵制的形式则因为认识角度的不同而并不一致。但是,士人也因为深刻地意识到了当时的大势所趋和武则天的权威而对武周革命极尽谄谀之能事。士人对武周政权的支持是建立在武周作为特殊的政治过渡时期的认识基础之上,所以,在当时的储位之争中,士人普遍主张舍武立李。

    2012年05期 v.5;No.79 35-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 唐军对从征、在防士兵的伤病救护保障措施

    李蓉;

    从7世纪开始,随着唐军对外征战与驻防任务的日益加重,唐军"从征"、"在防"士兵日益增多。为保持军队战斗力,对这些在外执行驻防与作战任务的士兵实施及时有效的伤病救护,就成为了后勤保障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唐军以火为最基本的医疗救护单元,从人员、法律和物资保障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考虑,保证伤病救护工作能有序、有效展开。

    2012年05期 v.5;No.79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 略论以儒传家的宋代赵州宋氏家族

    尉艳芝;

    历史演进至宋代,由于雕版印刷乃至经济的发展,书籍的收藏更为普遍,此时涌现出了一大批私人藏书家,赵州宋氏家族更是以善于藏书著称于世,是宋代藏书家们的杰出代表。宋氏家族藏书数量庞大,类型众多,质量精审,对家庭自身的教育、仕进、学术事业乃至家族的维系等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且其藏书不限于家族内,还能够与士人沟通有无,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为宋代学术文化事业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2年05期 v.5;No.79 47-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 权利观念的启蒙与局限——国学大师刘师培对近代西方权利观念的系统解读

    徐昌义;

    刘师培对西方自启蒙运动以来进步思想潮流及其成果的肯定,特别是对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价值及其制度构建的深刻认识,对近代西方诞生的权利观念所进行的系统的阐释,将近代西方权利观念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起来的尝试,尚未能引起国人的广泛重视。刘师培阐释近代西方权利观念是从解读国家与民众的关系入手的。他认为,社会契约是权利观念的逻辑前提,只有当人的权利得到社会契约的保障时,权利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刘师培探讨"权利"概念时,是从应当如何理解人的私利,如何认识权利的公、私关系,如何认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展开的。囿于传统文化的束缚,加上他本人所身处的那个时代的影响,刘师培的权利观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

    2012年05期 v.5;No.79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晚清自行车推广中的传媒导向

    刘正刚;曾繁花;

    自行车是晚清从域外传入的舶来品,随着当时各类新式传媒的宣传推广,中国人渐渐认识了自行车的代步功能,自行车专卖店与维修店也在都市出现。在当时强国强种的语境下,自行车的代步功能被添加了强身的元素,甚至与女性健体生育强壮后代联系起来。

    2012年05期 v.5;No.79 58-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抗战时期国学运动在重庆的发展述评

    高永江;张承凤;

    国学运动在重庆时期的发展有外部的特殊的政治与文化的背景,而国学运动的内部亦有新的性质的变化,国学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研究方法是传统的考据学与科学方法的结合。研究方法的细密和精确,研究的问题的现实借鉴意义,是国学运动在重庆时期的较为突出的特点。从这段时期的考据风尚,更可证实国学是以科学考证方法研究中国文献与历史上若干狭小学术问题的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012年05期 v.5;No.79 65-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藏彝文化走廊

哲学宗教研究

旅游文化

  • 对旅游发展背景下保护发展摩梭文化的思考

    李后强;陈井安;徐学书;喇明英;

    川滇交界的泸沽湖摩梭人,因保存着反应人类社会历史上母系社会的"母系大家庭"独特文化而被世人誉为"女儿国"。泸沽湖风光秀美、气候条件适宜休闲度假,近年来旅游发展迅速。目前,泸沽湖即将进入旅游大发展时期,摩梭文化保护面临着现代文明发展的巨大冲击。本文提出在旅游发展背景下,应通过积极引导文化发展、在发展中传承文化来实现文化保护,从而实现摩梭文化保护与现代文明发展的有机结合。

    2012年05期 v.5;No.79 11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文化线路视野中的五尺道文化旅游发展

    杨艳蓉;

    五尺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古道之一,是秦汉时期由中原王朝入蜀的通道,是中原与西南地区各族人民商业贸易、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线路,五尺道以其拥有的遗产元素多样、分布范围广、保存情况复杂、具有极大的旅游开发前景等特性,在国际国内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保护中开发五尺道文化,打造五尺道文化旅游区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对五尺道文化线路沿线旅游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并作出旅游发展建议,以期五尺道文化遗产深度保护及旅游开发得到有效施行。

    2012年05期 v.5;No.79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K]
  • 成都地区古镇文化定位探析

    田文红;

    黄龙溪、安仁、洛带、平乐和街子等成都辖区古镇文化共性较大,增加了其定位的难度,同时成都辖区古镇还存在着规划目标相似、定位重叠、定位模糊、宣传着力点不明确等问题。探寻古镇历史,可以提炼成都辖区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有助于形成其文化定位。凝结古镇的文化核心和主题,还需重视地方休闲文化特色,发挥古镇地理环境优势,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2012年05期 v.5;No.79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文艺研究

文化与社会

  • 儒家文化的和谐理念与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

    张华;

    "和谐"既是"儒家的最高价值标准",也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儒家和谐理念包括"和而不同"和谐价值取向;"仁者爱人"的和谐处事态度;"知行合一"的和谐实现路径和以"修身"为道德准则的儒家身心和谐思想。儒家文化的和谐理念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格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2012年05期 v.5;No.79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儒家思想符号化及其社会功能

    袁名泽;詹石窗;

    符号化是一定群体思想和内在精神的感性化,它能在无外力诱导条件下让人的感官不自觉接受该群体思想的影响,从而轻松内化符号所蕴含的旨意,使群体思想和内在精神迅速普及化和大众化。儒家思想的普及化和大众化过程就采取了游说与私塾、神化并祭祀儒家人物、政府奖赏感性化、有形的宗族统治、建立庙宇和牌坊等符号化手段。这些符号化手段不仅使儒家思想不断传承,同时也丰富了我国传统文化,塑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模式和伦理道德模式。

    2012年05期 v.5;No.79 157-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转型时期的社区精神家园建设

    郑妮;

    学习型社区、低碳型社区、法治型社区、志愿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是我们进行社区精神家园建设应该努力的方向。转型时期,加强社区精神家园建设,是完善社区功能,促进社区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2012年05期 v.5;No.79 166-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的图书馆文化建设

    贾玲;

    图书馆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图书馆所具有的文化职能、图书馆文化概念的具体分析,阐述了当前图书馆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发展路径。

    2012年05期 v.5;No.79 170-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感恩奋进文化的历史解读

    张怡旷;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在地震灾区出现了感恩奋进文化现象,这种现象以传统感恩文化为文化根源、以灾后救援和援建表现出来的无疆大爱为前因,以灾民心理和情感需求为基础,在党委政府组织引导下得以不断丰富发展。感恩奋进文化现象对弘扬丰富中华民族传统感恩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灾区精神家园重建提供文化支撑,加深"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理解都具有不容忽视的历史价值。

    2012年05期 v.5;No.79 176-1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文化交流

  • 杜诗英译与传统文化的海外传播

    李特夫;

    杜甫诗歌乃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人文精神和诗学品格的集大成者。杜诗所蕴含的儒家文化思想以及诗学传统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可借助翻译在英语世界广为传播的文化"软实力"。本文从儒家仁爱道德思想、反战和平精神、以及儒家诗学品格等角度,论述了英译杜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并揭示出英译杜诗的跨文化意义与价值。

    2012年05期 v.5;No.79 180-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破解中外学术交流的困境——从《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材看增加学术词汇的必要性

    朱东华;金利民;

    本研究采用语料库统计分析方法,对《现代大学英语》精读教材1-4册词汇特征进行分析,考察了词汇的多样性、词汇密度、复现率以及核心词汇和学术词汇在教材中的覆盖情况。结果显示,教材中仅出现一次的低频词比例超过半数,学术词汇覆盖率偏低,很难满足学生认知水平发展。文章对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词汇学习提出两点建议:对核心词汇和低频词汇可以采用梯度学习顺序;基础阶段开始设置一定的理论课程,增加学生的学术词汇量,提高其分析思维能力。

    2012年05期 v.5;No.79 184-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综述

书评

  • 《王世德文艺审美学文集》序

    朱丹枫;

    <正>四川山川秀美、物产丰足,从古至今学统绵延、文风兴盛。进入现当代以来,虽然地处内地,但受益于四川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长期形成的优良学风,诸多学人以筚路蓝缕、玉汝于成的文化自信,广纳旧学新知,融汇国典西学,贯穿历史当下,在多个门类取得了众多开风气之先、闻达于国内外学林的重大成就,成为四川文化大省的坚实支柱。

    2012年05期 v.5;No.79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