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传世珍宝鉴赏

  • 天鸡车尊

    <正>时代近代材料:类别:青铜器规格:高9厘米收藏处:私家以鸟兽之形铸成尊,造型别致,深得人们爱。輕滅,乃到清職顧这类尊,其中禽形尊尤得青睐。不过’随着岁月的推移,人们的审美情趣发生了变化,尊的形制、气质也有了相应转变。从清乾隆年间的掐丝珐琅凫尊来看,以

    2014年09期 No.10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3K]

特稿

  • 城市命运与人类自然观的历史变迁

    蒯大申;

    我们正在迈进一个全新的文明时代。这一文明代替了启蒙运动时代的文明。它是全球性的、人文的。它不是仰仗神明的文明,也不是人类自以为是的文明,而应该是人与自然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文明。这样的文明需要我们从自然的角度对现代性作出反思。

    2014年09期 No.101 5-11+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邓小平影视作品评论

  • “思想解放”的当下艺术化表现——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观后

    黎风;

    <正>今年电视剧的最大看点无疑是最近热播的48集电视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这部剧在广大观众中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好评,不仅是有一定阅历和亲历感的中老年观众,甚至不少只对美剧和网络剧感兴趣的90后、00后青少年也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一部主旋律色彩鲜明、与时下影视剧流行风潮完全不搭调的电视剧能引发这种收视传播效应非常罕见。其实,看过电影《邓小平》的人都很清楚,这部电视剧的选题并不十分新鲜,关于革命领袖或

    2014年09期 No.101 12-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四川方言因他更宏亮——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台词的接受美感

    张放;

    <正>48集历史文献特色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播映,取得了轰动效应,据统计,直接收视率应在一亿人以上,势必会更多。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他的音容笑貌再次呈现在电视屏幕上,以四川广安话为基础的四川汉语方言再次回荡在神州大地、千家万户的耳畔。作为小平同志政策直接受益者的观众,包括我这个1977级的大学生,对许多情节是感同身受,是噙着热泪看

    2014年09期 No.101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家国情怀与平视中的仰止——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的视角选择

    高力;

    <正>"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四川著名诗人艾青的这两句诗曾被人誉为是家国情怀的最好表达。或许普罗大众并没有如斯深情壮美的诗句来抒写自己的家国情怀,但这种情怀却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情感密码之中、在中华民族世代流淌的精魂血脉之中生生不息地传承着、演义着、流淌着。古代先贤"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可以说是家国情怀的初萌。在中国人心里,家与国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正如

    2014年09期 No.101 16-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 打破禁区,传记文艺迎来新机

    刘火;

    <正>当代政治领袖传记连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的热播,中国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80年代初期,中国从百废待兴到拨乱反正再到风去际会的波澜壮阔历史,史诗般地每晚展现在我们面前,据一家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每晚有6000多万用户在收看该剧。一部以政治为主旨的电视剧,何以取得如此业绩在笔者看来,因为它生动、逼真且大气磅礡地再现了中国人民在邓小平领导下,实现的历史伟大转折。

    2014年09期 No.101 18-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文学批评

  • 试论佛经转读对中国传统诗歌吟诵方式的影响

    刘靓;

    魏晋南北朝,佛经吟唱随着佛教的流入与传布而兴起,其诵唱方式,除去自我修行的诵经外,还有三种是以声来传教的,其中,转读,当属吟诵;梵呗,当属歌诗;唱导,则近于说白。这些以声通神、以音传教的吟唱方式,所具有的高妙的发音技巧、富美的声韵特点、多样的声腔方式,以及以吟诵为修行的艺术特质,无不对中国传统的诗歌吟诵方式产生着或潜或显影响。而为这些影响提供可能性的,则是当时文人与僧人的密切交往,以及他们对于声辞音韵美的共同追求。

    2014年09期 No.101 20-25+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试论巴蜀文化与陈子昂

    商拓;

    巴蜀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包融性、多样性,富有反抗性、斗争性的特点,在文学创作上具有想象夸张的浪漫色彩。由巴蜀文化哺育熏陶出来的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在性格特点、政治思想和文学创作上也有着这方面的特征。

    2014年09期 No.101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李纲和陶诗艺术特征初探

    黄关蓉;

    作为和陶诗的代表之一,宋朝李纲是南渡和陶拟陶数量最多的诗人,至今流存的李纲和陶诗有85首。李纲虽师承于杜甫、陶渊明、苏轼等人,但陶渊明对李纲的创作影响最大,李纲和陶在诗歌学习与创作、行为与思想都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对李纲和陶诗的内容、题材等方面的研究基础上,探讨李纲和陶诗艺术特征,描绘出李纲如何和陶、拟陶,把握陶渊明诗词的创作艺术和创作技巧,保持诗词古朴自然、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客观反映出李纲和陶诗内在吸引力,进一步挖掘李纲在不同时期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变化,展现出诗人的伟大情怀和人格魅力。

    2014年09期 No.101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 历史书写中的证据——现代文学史“注释”研究

    赵雷;

    文学史中的注释往往被作为证据来证明史著的客观性与真实性。通过对现代文学史著"前言"中的注释数量、类型、作用的定量统计和定性分析证明,史著注释也含有主观因素。在历史书写中,证据经过史家的选择与阐释,史实需要史家的描述和重构。

    2014年09期 No.101 37-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 语言变革与书信体、日记体小说文体的现代新变

    王佳琴;

    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对书信体和日记体小说的现代新变具有重要意义。现代白话使得晚清时期就已出现的书信体和日记体小说突破了形式的外壳,专注于"个性"的表达,以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直接呈现人物心理内容,语言变革发掘了此类小说体式的潜力,使其真正具备了"向内转"和散文化的现代特征。现代白话还激活了日记体彻底的私密性这一沉睡的基因,突出了表达的任意性和排他性特点,能够自觉运用和自由驾驭这种文体的代表作品就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2014年09期 No.101 44-4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 从个性张扬到归于平凡: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王明科;

    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经历了从个性张扬到归于平凡的演变:一二十年代反抗后彷徨;三四十年代战争中处境凄凉;五六七十年代在劳动改造中多苦难;1980年代在拼搏中走向成功;1990年代回归世俗而显得平凡。

    2014年09期 No.101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20世纪女性小说中的婚恋主题

    钟琛;

    本文将1920年代至2000年约80年的历史,划分为五个时期,以这五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女性作家小说为文本,分析小说所描写的人物角色、故事内容和情感主题,小说中反映出的社会婚姻制度、女性的经济状况、婚恋观念的变迁以及那个时代人们婚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中可以看到,女性作者的写作具有时代同步性。通过这样分阶段的细读,可以清晰地描绘出近100年里中国家庭文化所呈现的时代面貌。

    2014年09期 No.101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新论摘编

  • 媒体生态与中国散文的现代转型

    丁晓原;

    <正>为报刊写作,是晚清至五四时期散文最显著而重要的特点。以报刊为媒介载体的散文,其新的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外在地影响着散文的体式,语言和风格。同时,媒体的价值取向又规定或部分规定了散文的主题设置。民族国家想象中的媒体与散文现代性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关联,以报刊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是晚清至"五四"的主流媒体为中国现代性建设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而媒体散文是联结报人志怀、报刊功能和民族国家建构的关键词。《时务

    2014年09期 No.101 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三学”探索

  • 道禅心法智慧与美学意蕴比较

    余安安;

    心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在道家与禅宗的思想中体现了深刻的价值和意蕴。道家的心论即"无心是道",在道家的辩证智慧中,心与物化,集虚去实、崇无忘有,无心以通大道;禅宗的心法为"即心是佛",将心作为妙悟禅机真谛的法门,在梵我一如的涅槃之境中得到超越。道心和禅心在价值和美学意蕴上的根本差异在于:道心是外扩的,心游万仞,绝对大而化为天地境界,禅心是内返的,微妙空灵,极其小而融入般若境界。道心和禅心又存在融通复合处:在平常、清净、灵动的心灵境界中形成了涵养审美人生、塑造文化品格的共同理想。借此,引发对心灵哲学的美学追问。

    2014年09期 No.101 67-72+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 晚唐五代敦煌与四川佛教文化交流研究——以敦煌写经题记为中心

    魏郭辉;

    敦煌文书中保存不少来自四川的佛教写经,这些写经反映了晚唐五代敦煌与四川佛教文化交流频繁,本文通过对"西川真印本"探究,对敦煌人士竞相抄写"西川真印本"的原因及"西川真印本"流入敦煌的时间考证,同时对敦煌写本蜀地《维摩诘经》和《诸经摘录》进行分析,以探明两地佛教文化交流之轨迹。

    2014年09期 No.101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艺术视野

  • 汉墓壁画艺术的生态美学思考

    崔晓;

    汉墓壁画艺术的成就既有承继前人艺术表现手法的奥妙,又有展望未来绘画技法的创新。研究汉墓壁画的生态之美,不仅可以提升壁画鉴赏学的技术水平,而且可以大大拓宽生态美学研究的全新视域。

    2014年09期 No.101 79-86+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 巩义宋陵石雕纹饰的图像学意义阐释

    张婷;

    文章从图像学的角度介绍了巩义宋陵石雕纹饰的自然意义,这些纹饰的雕刻手法主要沿用《营造法式》中的"剔地起突"、"压地隐起"、"减地平钑"、"素平"四种方法。石雕纹饰的题材有珍禽瑞兽纹、云水纹、花草纹、几何纹及其它纹饰。文章尤其对宋陵石雕纹饰做了较为详尽的图像志分析,认为这些丰富的纹饰既帮助塑造了精美的石雕艺术形象,对宋陵雄风豪气的整体风格起到了装饰和衬托作用,还体现了封建社会的等级威严,反映了统治阶级对富贵福寿的渴望,也渗透着宋代统治者的审美趣味。

    2014年09期 No.101 87-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0K]
  • 论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形式与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的内在关联

    罗小兵;

    张大千泼墨泼彩绘画的形成虽然主要基于他对传统笔墨、色彩技术的掌握和熟练运用,但在形成过程中,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绘画艺术为其提供了视觉形式的参照甚至是较为直接的经验借鉴。大千生活在这样一个极具绘画思潮变革的时代里,耳濡目染,学习、借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实现自我绘画风格图变的重要路径之一。

    2014年09期 No.101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9K]
  • 川剧《死水微澜》的社会价值探析

    周雪珍;余倩;

    川剧代表作《死水微澜》的艺术教育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对人们进一步增强他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热情,提升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增强政治素养和思想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和综合素质大有裨益。

    2014年09期 No.10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民族民俗文化

  • 我国地方性节庆文化发展途径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于凌炜;

    近年来,伴随海南旅游业的迅速发展,海南地方节庆文化作为旅游业发展的助推剂,也随之取得了明显进步,但海南目前的节庆文化建设还处于浅层次开发阶段,如何快速找到科学、高端、品牌化发展的新道路,是当前海南节庆文化建设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结合海南实际情况,就这一问题进行了多维探讨。

    2014年09期 No.101 99-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金堂“人文蔚起”的代表——贺麟及五凤村落的社会学发现

    李羚;

    贺麟作为一代大家,因然有其后天的努力。贺麟与他同时代的优秀知识分子一样,是上世纪30年代从美国和德国学成归来的青年才俊。对中国即将发生的变化抱有期待,又充满疑惑。他努力地寻找答案。以抗战为例,贺麟的人文价值在于,他从学术视角,提出抗战必胜。与毛泽东当时所著《论持久战》从实践层面提出的中国必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更为有趣的是,从环境社会学视角来看贺麟生长地有独特的人文价值。贺麟成为破解古今、中西之争的一代大哲学家是与他的时代和出生地有着不可分隔的传承之魂,发现耕读文化背后的人文环境的滋润,其意义就在于公共空间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它为耕读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土壤和空间。从耕读文化视角我们可以品出贺麟儒家思想兼容并包的历史根基和文化源头。进而在吸收古代村落人文环境的文化内涵上提出古镇开发的社会学思考。

    2014年09期 No.101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 羌族民族认同发展模型研究——基于羌族舞蹈传播的社会学考察

    叶笛;

    本文以羌族舞蹈为视角,对不同年龄段羌族民众对本民族舞蹈的认知、接触与参与度进行实证考察,细致还原年龄因素影响下羌族舞蹈的真实生存样态。在羌族亚群体被试的数据分析中,20岁以下的青少年对本族民族认同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延宕"。而我国对于不同年龄差异化认同下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政策的缺失,这一现状是值得我们去反思的。针对5-20岁不同年龄段的被试,应当采用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并且更应关注11-20岁的青少年对本民族认同的培养。

    2014年09期 No.101 108-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 本土艺术产业区域中非营利性民营美术馆发展现状——以成都地区为例

    钱华敏;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性民营美术馆作为一种新兴的形式和社会行为体,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但由于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方面的不完善,本土的非营利性美术馆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以非营利性民营美术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为背景,对成都本土有代表性几间美术馆成都当代美术馆、文轩美术馆、蓝顶艺术空间、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等进行了调查,进一步研究分析了非营利性民营美术馆在成都的发展现状。

    2014年09期 No.101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旅游文化

  • 民俗节庆旅游开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互动模式研究

    王会战;

    民俗节庆旅游开发作为一种综合的展示和利用方式,非常契合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两者存在互动发展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能够在开发和保护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本文以灵宝市东西常骂社火为例,在分析其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旅游开发与保护互动的路径选择。

    2014年09期 No.101 12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 川藏茶马古道旅游线路开发瓶颈及应对策略探讨

    刘婧;张培;

    川藏茶马古道是茶马古道路网中开通时间最早、运输量最大、历史作用最大的一条。深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文化遗存和迷人的自然生态使川藏茶马古道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旅游开发潜力巨大。然而,与专家学者、社会媒体、地方政府表现出的"茶马古道热"相比,川藏茶马古道并没有成为一条热点旅游线路。制约川藏茶马古道旅游线路开发的因素有很多,但体制、观念、资金、产品和市场是最为突出的五大瓶颈因素。组建旅游公司统筹开发运营、将保护性开发写进相关法规、灵活筹集开发建设资金、提升旅游产品质量、加强市场营销提升市场参与度是相应的解决措施。

    2014年09期 No.101 128-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大众文化

  • 媒介的偏向——文化史视角下的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互动

    张学勤;

    本文上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媒介演进,力图在文化史视角下呈现出媒介变革与社会发展的互动的情景,并描绘出其清晰的脉络。其中,在探讨媒介的工具威力上,分析了媒介改变了人的兴趣结构、符号类型以及社区的本质。对于其具备的偏向,着重研究了媒介的时间偏向和空间偏向以及造纸术和印刷术所具备的两种偏向对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影响。

    2014年09期 No.101 13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论科技文化普及传播

    何翼扬;文兴吾;

    从"科技普及"到"科技传播",再到"科技文化传播",再到"科技文化普及传播",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体现为对科技价值从促进经济发展到对精神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强调。其中交织着如何把吸收国外有价值的理念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相统一的探索。在中央强调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背景下推进科技文化普及传播体系建设,就是要真正建设起惠及最广大民众的科技文化传播体系。

    2014年09期 No.101 140-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电子商务文化塑造与技术变革探析

    王力平;

    网络经济的日益发展,催生、改变了电子商务企业文化。企业在不断地磨合和内部资源的整合中,塑造出新的企业价值观、新的企业氛围、新的管理理念,从而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速度文化"、"网络语素文化"、"诚信体系文化"、"交互协同文化",同时,电子商务企业也积极在内部打造新企业文化体系,引领企业文化内涵进一步地挖掘、塑造。

    2014年09期 No.101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家化建设研究

    蒲于文;

    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是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保障。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建设,可以有效改变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传统评价印象,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声望,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进行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专家化建设,需要从国家政策层面、学校管理层面、辅导员自身建设层面加强工作。

    2014年09期 No.101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丝路研究

  • “轴心时代”的中印文化之比较研究

    李桂芳;

    公元前500年前后被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称为人类文化有突破现象的"轴心时代",这一时期正与中国的春秋战国和印度的列国时代相对应。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出现了思想文化领域异彩纷呈的"百家争鸣"局面。古代印度的列国时代同样是古印度文明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思想文化流派,如"六师"、"六十二见"或96种外道,在恒河中下游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家争鸣"景象。同样的文化现象却体现了不同文化的特征,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4年09期 No.101 15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 唐初中印经济文化交流述略

    王韵;

    在唐初,中华文明盛况空前,繁荣、开放、自信,成为名副其实的盛世。加之唐初中印交通空前畅通,在佛教交流的推动下,中印交流在这一时期达到中印古代交流的鼎盛时代,探讨唐初时中印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轨迹,并分析研究其中的内在原因和外在动力,借鉴其给我们所留下的成功经验与历史启示,具有重要意义。

    2014年09期 No.101 160-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历史论衡

  • 从皮草到漆器——“草”字古今含义考

    胡越英;

    "皮草"一词中的"草"为何意《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做了"草席"或"毛"等多种相去甚远的解释,学界也因此存有争议;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出土的秦汉漆器有"成草"、成市草、"市草"等带"草"字的款识,这些"草"字被解释为制造的"造"。通过对早期"草"和相关字的使用情况的考察可以看到,"皮草"这个早已存在的文言词,其中的"草"和"成草"中的"草"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关联,那就是二者背后的皮革、漆器这两种古老的加工工艺都涉及着色。"皮草"中的"草"因此不仅具有制造的含义,更有皮毛制作工艺重要流程——着色之义。带毛兽皮经过"革"这种去毛工艺得到的兽皮产品被称作"皮革",经"草"这种染色工艺形成的产品则为"皮草"。同样,秦汉漆器款识中的"草"字也具有这样的含义——设色加工。

    2014年09期 No.101 164-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 清初古籍《大题汇删观》考述

    李俊;

    本文根据《大题汇删观·两孟、中庸》两卷古籍,详细考述了古籍的名称、作者、成书年代、数量、主要内容、版本等问题。此外,对于古籍的创作背景、由古籍名称而引出的"大小题"之辩两个问题展开简要讨论。

    2014年09期 No.101 169-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影视传媒

  • 纪录片创作与中国形象建构

    王萍;

    纪录片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在塑造与传播国家形象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外媒体囿于政治立场、利益关系、文化背景、以及不同国情的限制,往往在影像作品中反映出一些偏颇的现实,因而国产纪录片在国家形象构建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小视。当前纪录片创作中呈现出的"文化中国"、"民生中国"、"生态中国"、"人文中国"的价值取向,为中国形象的塑造提供了新的维度,也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拓宽了新的路径。

    2014年09期 No.101 173-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私营影业的阵痛和迷惘——以文华、昆仑为例

    王卓尔;

    中国早期电影从起步到逐渐成熟,私营电影企业功不可没。然而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改造,传统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私营影业和电影人,无法规避掉被视为历史旧物的尴尬局面。从最初困兽之斗、到昙花一现般的短暂复苏,继而在政治大风暴后的迅速衰亡。无论是自觉参与还是被裹挟入变革的滚滚洪流,私营影人们都经历了巨大的阵痛和彷徨。本文以最具特色又全然不同的两大私营影业公司:文华和昆仑为代表,简述那段风尘已久却至今令人唏嘘之殇。

    2014年09期 No.101 178-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城镇化背景下的电视媒体发展新路径

    赵萍萍;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核心在于人的城镇化。电视媒体作为培育新市民的有力传播载体,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与城镇化相关题材的电视节目还相对较少;新市民受众群老龄化问题突出;城镇化节目内容提供方式单一僵化;广告业务量普遍偏低等问题急需解决,电视媒体应该结合自身优势,有效利用数字化传播平台,在节目制作,内容供给,效果分析等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完善传播效能,弥补短板,助力新型城镇化深化发展。

    2014年09期 No.101 182-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 从中国微电影研究看新疆微电影现状

    王梦娇;王敏;

    中国早期电影从起步到逐渐成熟,私营电影企业功不可没。然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改造,传统上占据主导地位的私营影业和电影人,依然无法规避被视为历史旧物的尴尬局面,从最初困兽之斗、到昙花一现般的短暂复苏,继而在政治大风暴后的迅速衰亡。无论是自觉参与还是被裹挟入变革的滚滚洪流,私营影人们都经历了巨大的阵痛和彷徨。本文以最具特色又全然不同的两大私营影业公司:"文华"和"昆仑"为代表,简述那段风尘已久却至今令人唏嘘之殇。

    2014年09期 No.101 18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中华文化论坛》参展2014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

    <正>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湖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14中国(武汉)期刊交易博览会"于9月18日至21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中华文化论坛》作为四川省的精品出版物,与全国各省市的优秀出版物共同展出,被陈列于显要位置,供海内外专家及市民参观品鉴,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中华文化论坛》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出口刊物,陈列于海外期刊图书音像综合展

    2014年09期 No.101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5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