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 抗战文化运动的基本特征

    文天行;

    抗战文化运动是充满火药味的文化运动。它的基本特征是以政治为基础、以群众为对象、以批判为武器、随时变而涌动。这个全民族的文化运动具有里程碑意义。

    2015年07期 No.111 5-12+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 试析《中国之命运》的思想逻辑

    李北东;

    《中国之命运》需要解决的是蒋介石与中国国族命运如何有机融为一体的问题。根据这个目标出发,《中国之命运》在否定五四的基础上,也就否定了中国共产党存在的历史和现实基础,在此基础上,《中国之命运》进一步强化了国族文化和民族认同意识,并将中国国民党和蒋介石视为中国族群文化的唯一合法代表。在这种论证模式下,《中国之命运》完成了政权合法性与文化认同观的合二为一。而所谓的"建国方略",也是这种逻辑的自然展开。

    2015年07期 No.111 13-1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 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川人生活方式变迁

    苏东来;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东部沿海沿江地区的人口被迫内迁西部,对后方人民的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使沿海地区先进的生活习俗、文明方式在内迁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发扬。战时大量人口内迁四川,迁川的外省人与四川人之间在日常的生活交流中,彼此之间在生活习俗上互相影响,从而引发了战时川人生活方式的重大变迁。

    2015年07期 No.111 19-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抗战时期四川的水陆联运

    杨丽华;

    随着四川被确定为中国抗战的后方根据地以及国民政府的内迁,四川地区的交通运输日渐繁忙。由于四川战时的交通设施对于支持军需民用还有较大的差距,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充分发挥各种交通力量的作用,四川地区的水陆联运事业逐渐发展起来。战时国民政府设立了川陕川湘水陆联运,先后在四川地区开办了川湘、川陕和川滇水陆联运线,这几条联运线在为战时运输做出了较大贡献,是四川战时交通建设和运输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15年07期 No.111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 近年来四川大后方抗战历史研究述评

    张彦;龚伟;

    <正>四川作为中国反法西斯抗日战争的大后方的重要基地,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而独特的贡献。抗日战争也成为四川近代化转型的一个重要节点,对四川近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战时首都重庆在历史行政区划上归属四川,其重要性也彰显了四川在抗战中的地位。四川抗战史研究的重要意义,如张海鹏先生为《四川抗战史》作《序文》指出:"四川抗战史研究是中华民族抗战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全局的高度和很强的现实意义"〔1〕。笔者在

    2015年07期 No.111 2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文化经济新常态下的创客空间与贸易路径

  • 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战略式创新路径

    高超;

    创新是人类进步的源泉,是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社交技术、移动技术、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引领的创新正在颠覆旧世界、塑造新世界。以移动互联为特征的信息时代已到来,传媒产业的颠覆、重构、跨界、融合也成为新常态,传媒创新势在必行。本文选用了Chris Bilton的战略式创新范式,探索了传媒产业的创新路径与方法,构建了传媒产业价值链的战略式创新路径,阐述了通过大数据与"价值共创"的开放式创新可以驱动"价值创新";"成本创新"与"数量创新"上遵循成本节约效益、网络效应与规模经济获得竞争优势;市场创新上利用长尾理论占领利基市场以及运用"众包"协作实现"边界创新"。

    2015年07期 No.111 35-42+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 基于创新生态系统的“极地创新中心”孵化模式研究

    桑子文;

    创新生态系统是创业者、媒体、政府、资本等创新要素集中融合、重组创新产业价值链和网络而产生并拓展的开放系统,科技企业孵化器聚合了这四大核心创新要素,在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作为科技类孵化器的代表类型,极地创新中心构建了完整的创新生态系统,社会认可度高、孵化企业毕业率高、空间利用效率高、共享服务质量高、孵化项目定位准,在发展中会呈现出项目细分化、创业高端化的趋势。极地创新中心的孵化模式对于培育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创新式的内生增长有着重要意义。

    2015年07期 No.111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 文化科技驱动文化生产的新常态:当下数字技术推动中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的进展述要

    柴冬冬;

    在数字技术为主导驱动力的文化生产语境下,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仍然主要以传统思维来指导出口,与新的生产理念存在错位。其问题主要体现在,数字技术没有形成全产业链优势,技术应用上存在着不平衡,而且文化与科技并没有形成良好的互动态势。在"互联网+""文化+"等文化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必须要抓住这一新的机遇,不仅要继续完善好政策服务体系,还要统筹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实现产业各环节的同步数字化,并尽快搭建好数字服务平台。

    2015年07期 No.111 48-53+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中国戏曲进入文化贸易的路径探索

    胡娜;

    近年来,戏曲对外交流的数量明显增多,但多是以文化交流和展示的形式参与文化"走出去"活动,真正进入文化贸易范畴,形成有影响力的演出作品还很有限。在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文化贸易的大环境下,戏曲艺术应在文化交流的同时,积极探索其参与文化贸易活动的方式。而青春版《牡丹亭》及舞台剧《功夫传奇》则是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较大影响的代表中国文化两部不同类型的舞台作品,此两者的创作和推广对中国戏曲进入文化贸易的方式及路径上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2015年07期 No.111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文化建设

  • 关于新时期乡村知识分子与乡村文化建设关系的几点思考

    雷家军;

    在当代中国,工作生活于乡村的教师、医生、农技人员、文化工作者及大学生村官总计近千万人,他们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试图探寻新时期乡村知识分子在乡村文化建设中承继的古代元典传统和士绅传统、近代五四传统和延安传统、当代支边传统和知青传统,分析新时期乡村文化建设在人才培育、文体活动、科技服务、城乡统筹方面对乡村知识分子的内在需求,总结新时期乡村知识分子与乡村文化建设关系上存在的对外部的"送文化"依赖偏重、对内部的"种文化"支撑不足、对现有的"孵文化"关注较少的偏颇,探讨通过增强乡村知识分子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改进乡村知识分子的培训方法和管理方式,提高乡村知识分子的社会参与程度和参与范围等途径,发挥乡村知识分子在乡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5年07期 No.111 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当代城市移民文化变迁与文化共同体建构

    黄仲山;

    当代中国城市随着大量移民的涌入,移民文化成为城市文化一个突出的问题。城市移民文化具有天然的异质性,同时具有融合性因素,作为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移民文化面对整体的城市文化有一个艰难而缓慢的渗透、形塑、接纳与改造过程,近三十年来,移民文化大量参与城市文化建设与改造,城市的文化格局与文化生活的内涵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城市长远的文化发展来说,移民文化需要融入城市文化,参与共同构建城市文化共同体,这不仅是移民文化自身生存与发展之道,也是城市文化健康更新与发展的动力。

    2015年07期 No.111 68-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 论环境文化二元论的构建——以“法治”与“德治”思想为启示

    陈开琦;杨红梅;

    面对生态危机势不可挡的蔓延趋势,通过对传统儒家思想中"法治"与"德治"思想进行分析,对中国传统环境文化进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提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二元环境文化模式。这对我国实现十八大所提出的生态文明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异常深远的重大意义。

    2015年07期 No.111 7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校园中的传播研究

    陈思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无形的、世代相传的活态文化遗产,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发展特点和文化内涵,是民族活态流变的文化基因,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显性表现。高校肩负着"以文化人"的重要使命,在社会经济体制不断转型、国内外各种思想潮流传播对中华传统文化形成剧烈冲击的今天,传统非遗文化在高校中的传播显得尤为重要。因而,审视与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高校校园传播在当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5年07期 No.111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 论举办“中华龙舟大赛”的积极作用

    刘会平;

    龙舟运动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俗体育项目之一,是中华民族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体育品牌。中华龙舟大赛于2011年创立,这是创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新举措。通过对中华龙舟大赛的创立背景、过程、赛事规模及赛事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中华龙舟大赛在保留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同时,融入现代体育的积极元素,创新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途径,使龙舟运动重新焕发了生命力;在积极探索龙舟运动职业化道路上做了有益的探索;与中央电视台合作,利用优势媒体平台,创新商业运作模式;鼓励大学生队伍参赛,探索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高校传承新渠道;极大推动赛事举办地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和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

    2015年07期 No.111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 文化产业诸概念再辨正

    董庆佳;

    文化产业诸概念自从诞生以来就一直没有厘清,本文以创意产业为逻辑原点,再次对文化产业诸概念进行讨论。本文认为,文化产业所凭藉的文化资源就是前人创意的结果,而当代人的创意就是文化的创造,并成为别人或后人进行创意的文化资源。因此,文化产业就是创意产业,创意产业就是文化产业。至于"版权产业"、"内容产业"、"知识产业"、"信息产业"等相关概念则是立足于不同角度和侧重点、对文化产业进行描述的范畴,本质上属于文化产业、或者创意产业。

    2015年07期 No.111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三学”探索

  • 先秦语言哲学内涵探微

    张馨月;

    一般认为,中国语言哲学由显而微的发展过程源于先秦哲学的语言观。因此,梳理先秦语言哲学流派及其特点是研究中国语言哲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对比西方古代哲学的语言观,不难发现,各家先秦语言哲学的具体观点并非中国语言哲学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因素。语言观背后的本体论视角才是更深层次的发展动因。在探索本体的过程中,中国哲学从先秦时期便以其独特的视角阐释了本体的存在方式,这一阐释进而决定了语言的哲学地位及语言哲学的真正内涵。因此,只有从本体论视角出发,才能充分揭示先秦语言哲学的本质特征,并基于此理解中国语言哲学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内含特征。

    2015年07期 No.111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 唐代道教传授仪时日禁忌初探——以《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诫法箓择日历》为中心的考察

    廖宇;

    传授仪是道教重要仪式之一。由于其重要性,道教认为应该选择合适的时日进行。通过考察《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诫法箓择日历》,可以了解唐代道教传授仪中时日禁忌的内容、流行程度和遵循的规则,亦可了解到这一时期道教对择日的态度:择日为权宜小法,并非修道要事。普通人应该严格遵行时日禁忌,而高道不必拘泥于此。修道比择日更重要。这种理性的态度,是后世道教择日之风日渐衰落的原因之一。

    2015年07期 No.111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 略论两宋时期道教南宗对儒佛思想的吸收与融会——以张伯端和白玉蟾为中心

    李玉用;陆杨;

    两宋时期,道教南宗顺应儒佛道三教融合的时代主潮,以道教为本位,积极吸收与融会儒佛思想,有力提升了道教内丹修炼的境界和两宋道教哲学的理论品质。文章以道教南宗代表性人物张伯端和白玉蟾为考察中心,深入其理论体系,尝试揭示道教南宗以心性论为旨趣、三教融合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思想的新转向及影响。

    2015年07期 No.111 100-106+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 《法言会纂》戒律的内容及其思想内涵

    徐菲;

    戒律是宗教仪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道光年间成书的《法言会纂》作为科仪用书一直在四川等地流传,此书在使用的过程中将民间禁忌和某些宗教的戒律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戒律。本文着重从《槐轩入门条戒》、《法言会纂》以及《告法言道士俚语》三方面入手,考察《法言会纂》戒律的内容及其思想内涵。

    2015年07期 No.111 107-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文学批评

  • 论白居易女性题材诗歌的文化意蕴和认识价值

    终胜;吴婷;

    白居易女性题材诗歌的数量和成就在唐代是非常突出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重大的认识价值。这些女性题材诗歌内容丰富,或抒写白居易自己的情感历程,或体察娼妓群体的人生轨迹,或同情宫女群体的悲惨命运,或揭示封建婚姻制度的腐朽罪恶,或反映底层人民遭受的剥削压迫。这些诗歌有助于我们认识唐代妇女各阶层、各群体的生存状态,有助于我们认识封建社会两大阶级的根本矛盾和经济上的尖锐对立。

    2015年07期 No.111 112-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论陆游巴蜀诗及其诗歌嬗变

    申东城;

    陆游身在巴蜀期间的诗歌总有808题916首,离巴蜀东归后回忆巴蜀的诗作总有103题144首,也即陆游巴蜀诗总911题1060首,约占其总现存诗总量的11%。陆游巴蜀诗转益多师、创新知变,是陆诗转变的津梁。陆游以自己南郑从军经历为契机,结合当时的政治格局,将杜诗中的爱国主义放大、拓宽、拓深、变化,成就了独具特色的陆游式爱国主义诗歌。陆游学习李白主要体现在浪漫想象、雄奇奔放、宏肆阔大等诗风、诗境上的沿革。陆游巴蜀诗宗法江西诗派技法,有入不出,若即若离,新变超越,终自成一家。

    2015年07期 No.111 11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 重拾“被书写”的盐场文学——小说《镜花缘》与《自流井》

    赵岚;

    盐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文化载体。其中,盐场文学,是这个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盐场文学中,有两部小说——《镜花缘》和《自流井》,特别引人注目,代表了我国古代盐场文学的高峰。细读两部作品,不难发现,同为盐场文学,它们各自孕育于不同的时代背景和地域文化,展现了迥异的写作风格与内容,是我国的盐文化体系中不可忽视的存在。

    2015年07期 No.111 12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 家庭伦理影视剧的文化思考——以《双面胶》婆媳伦理为例

    银燕;

    家庭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中最基本、最密切、最经常的关系,婆媳关系又是其中最为微妙的关系之一,对其处理的好坏程度将直接影响人们的整个生活质量,从而影响整个社会关系。近些年,有关婆媳关系的影视剧异军突起,它因其贴近生活和与观众心灵契合而成为重要卖点。现实生活中,怎么处理婆媳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人们重要的生活必修课之一,探讨怎样处理好婆媳关系,既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

    2015年07期 No.111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长江文化带研究

  • 长江镇水(蛟)铁牛的历史地理考察

    黄权生;

    在中国古代,南方地区水患严重,人们以为是蛟龙做怪,多地流传有镇水(蛟)铁牛的传说。本文从文献学、神话学、地名学的角度,结合田野考察资料,对中华民族为何以铁牛镇水或镇蛟的原因进行了历史考察。

    2015年07期 No.111 13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K]

民族民俗文化研究

  • 凉山彝族服饰文化心理探索

    边仕英;黄立佳;

    本文将彝族服饰的特征及色彩运用与其文化心理特征结合起来,以色彩的运用为切入点,认真分析了彝族服饰三原色所体现出的心理特征,并将其与彝族心理特征结合,从中反映出彝族家支鲜明的等级特点。同时也指出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彝族服饰也逐渐融入了更多的社会心理因素。

    2015年07期 No.111 14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 试论中国服饰文化的符号化

    邵小华;

    服饰是个人的形象代言和社会表征,是纺织服装产业时尚度的标示卡,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符号象征意义。本文从分析中国服饰文化符号现状出发,在发展中国时尚话语权、本土服饰的符号化消费、服饰品牌和设计师符号化和多维传播网络等方面,多层次、多角度、多维化探讨了中国服饰文化的符号化。

    2015年07期 No.111 150-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 广东阳江漆艺的历史演进与艺术特色

    李维贤;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的方法,对广东阳江漆艺各个历史时期的产品类别、工艺特点和艺术特色做一梳理。详细论述了阳江漆艺产品类型从明清至现代的演变过程,以及胎质材料、髹饰技法、色彩、髹饰图案的发展演变。

    2015年07期 No.111 15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 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路径研究——以四川郫县扬雄文化资源为中心的考察

    谢应光;曾虹佳;

    历史文化名人因其在某一历史阶段与社会发展的双重互动,造就了其自身以及所附带的物质遗存和文化事象高品质的文化资源价值。如何切实做好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是我们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明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选取四川郫县扬雄文化资源为例,通过对其保护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以期为学界促进这一问题的认识提供参考。

    2015年07期 No.111 158-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 关于皮影保护与研究的几点思考

    李明斌;

    位于成都的中国皮影博物馆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皮影及相关物件的收藏。在近十年的收藏、保护、研究与展示工作中,逐渐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鉴于皮影对所在环境变化的高敏感和保护需求,文章提出对皮影的"全过程保护"和"预防性保护"基本观点。从博物馆角度出发,提出对皮影开展研究的若干方向和重点。文章认为,皮影的保护与研究为一体两面,互为表里,皮影保护本身就是一种研究,研究亦将有利于皮影的保护。

    2015年07期 No.111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华县皮影探析

    任然;

    皮影在中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集中了中国几乎所有的传统造型艺术和表演艺术的精华,华县作为中国皮影的发源地,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丰富民情,本文通过对华县皮影雕刻工艺的研究,探寻华县皮影独具特色的雕刻工艺。

    2015年07期 No.111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 孝善并行——中元“放河灯”节俗文化再探

    梁川;

    "放河灯"习俗流布广泛、形式独特,体现了儒释道文化在传统中元节日时段的世俗化和包容性发展。"孝"是"放河灯"形成的思想基础,"奉孝行善"将中元节习俗发扬光大。"放河灯"揭示了儒释道思想融汇涵化并不断走向民间的特定过程,陈说对死者的告慰,建树生者的德行,滋养民众的善心。

    2015年07期 No.111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 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制研究

    易莉;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入,各种竞争压力加大,人口和家庭结构的明显变化,经济的发展、人口的迁移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民族地区社区居民的心理问题也逐渐增多,这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的稳定和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关系到民族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如何因地制宜地建立心理文化疏导机制,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心理健康发展,是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注重的社会问题。

    2015年07期 No.111 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长江文化带研究”专题稿约及研讨会邀请

    <正>长江文化是我国堪比黄河文化的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化之一。长江流经的十一个省市,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聚集带,并覆盖了整个南方地区,孕育了南方文明体系的发生发展。近日,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建设离不开文化依托。为此,我刊今年特推出了"长江文化带研究"栏目,对长江经济带与文化带的关系、长江文化带历史资源梳理、长江文化带与经济生态融合发展、长江文化带文旅产业发展、长江文化带与

    2015年07期 No.11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3K]
  • 姚叶红绘画作品选

    姚叶红;

    <正>~~

    2015年07期 No.111 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