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论坛

传世珍宝鉴赏

  • (害夫)簋

    <正>时代:西周材料:青铜类别:青铜器规格:高59厘米,口径43厘米收藏处:陕西省扶风县博物馆(害夫)簋器型厚重,敞口微侈,鼓腹,浅圈足略向外撇,下接方座。这在商(害夫)簋中是无法见到的。两兽耳,兽角卷曲突起,长牙卷向上方,下有卷云纹重珥。颈、足饰窃曲纹,底座四面则饰饕餮纹,纹饰质朴规整,相得益彰。

    2015年10期 No.11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7K]

特稿

  • 诚信赋——写在《中华诚信文化》出版之际

    陶武先;

    <正>诚者天之道,天道本诚信;思诚人之道,人文衍大千〔1〕。万物循诚,春雨秋风泽润;百家尚信,古风今韵流传。诚信虽二字,内蕴经天纬地;诚信纵千条,源通坤地乾天。五常为本,有信方有立〔2〕;百业穷根,无诚便无源。造物衍生,物变百千千变万;大道至诚,道生一二二生三!诚信一脉,德惠千般。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上下〔3〕;公正清明,协和万邦得绥爰〔4〕。至诚感神,大禹服三苗以德〔5〕;至信立范,孔丘游列国称

    2015年10期 No.114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历史论衡

  • 评阎若璩考据的自相矛盾法

    杨善群;

    自南宋以来,学术界掀起了一股疑古思潮,其中以怀疑古文《尚书》为最时行。为"证伪"目的,清初阎若璩以128条论据写成《尚书古文疏证》,历来受到热烈吹捧。然而笔者经过长期研究探索,发现其采用了八种不正当的辨伪方法,有二难推理、吹毛求疵、虚张声势、颠倒先后、厚今薄古、主观武断、胡编乱造等,他的论据都是不能成立的。本文着重评论其第八种考据方法——自相矛盾。摆事实,讲道理,详细分析其多样表现方式及形成原因。随着阎氏八种不正当考据方法被一一揭露,所谓"伪古文《尚书》案"的真相,终将为国人所认识和清理。

    2015年10期 No.114 8-14+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 盘古神话的平安精神发秘

    詹石窗;张永宏;

    "盘古"神话在中国历史上影响巨大。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读出了不同的思想内容。近期,笔者经过研究,发现蕴含其中的最重要思想意涵是"平安",不论从名称看,还是从情节内容看,盘古神话都寄托着先民的"平安"的愿望。

    2015年10期 No.114 15-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 中华文化早期的鹿崇拜与“逐鹿”“指鹿”考源

    李佳;

    旧石器时代伊始,欧亚草原和中国北方考古区系曾广泛存在鹿崇拜。先民对鹿的尊崇主要与狩猎祭祀、物候历法以及母神崇拜相关。受北方文化影响,先秦时期中原留有大量鹿崇拜遗存;狩猎、祭祀、囿养等行为中的鹿也都具有神圣的意义。这些鹿崇拜表征的存在,正是"逐鹿""指鹿"等词语产生、接受、流布的原生语境。在这些词语中,鹿形象的意义由早期的太阳使者转变为王权精神的象征物。不过,由于鹿崇拜源头输入的减弱以及中原文化心理区隔的成立和强化等原因,鹿早期所具有的重要文化象征意味在战国以后日渐衰退,"逐鹿""指鹿"等原始涵义也逐渐被遮蔽。

    2015年10期 No.114 19-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古蜀的鸟崇拜与演进轨迹

    王凯;

    古蜀鸟崇拜的起源、发展和内化为文化因素,有其自身的演进轨迹。结合文献和考古材料,古蜀的鸟崇拜经历了起源、繁荣和演化三个阶段,核心特征是原始信仰、神权统治和世俗作用等方面。最终,这种鸟崇拜又与其他文化因素有机结合,体现了古蜀多元化共生性的文化特点。

    2015年10期 No.114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 论《史记》之酒趣

    毛克强;

    本文就《史记》涉及酒的记载,做一梳理,以其丰蕴的酒趣分享于大家。酒色误国害人,史记以为戒;酒藏祸心,史记以为防;酒为兵刃,史记以为警;贤达知酒祸,史记以为禁;酒壮英雄胆,史记以为扬;酒为人才饮,史记以为赞;酒为生活醪,史记以为趣。

    2015年10期 No.114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杨慎编辑《全蜀艺文志》考释

    杨钊;

    关于《全蜀艺文志》的作者,是杨慎还是周复俊,历代有所争议。如明代何宇度《益部谈资》明确为杨慎所修,而《四库全书总目》则归为周复俊所编写。今之学者如王文才、蓝勇、旷天全、罗超华等皆有考释,较为一致的意见为杨慎所编纂。杨慎《丹铅总录》《升庵集》《谭苑醍醐》《升庵诗话》等著述,对前代典籍中的相关学术问题的考释,承袭汉儒实学学术风格,引证的资料极为广泛,论证的方式多样化,有本证和旁证。沿袭杨慎杂考文章的学术思路,对《全蜀艺文志》中的五条资料进行考释,庶几可证杨慎对《全蜀艺文志》的编辑。

    2015年10期 No.114 38-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 明清岭南“自梳”与“不落家”风俗的再思考

    乔玉红;

    岭南社会传统风俗中存在较强的母系遗风,女性强悍、自主。随着"母权"向"父权"再向"夫权"的倾斜,对女性的社会定位不断变化,"父权"与"夫权"也进行着角逐。本文试图通过对前人关于明清时期岭南珠三角地区女性"自梳"与"不落家"风俗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对之进行论证,由此对该风俗进行再次深入的思考,得出这种现象亦是中原文化和本地传统相调适、"父权"和"夫权"冲突与折中的结果。

    2015年10期 No.114 44-52+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 四川泸州合江县新发现《宋故侯居士墓志铭》释略

    魏华仙;李天荣;任超;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榕佑乡新发现一方宋代《宋故侯居士墓志铭》,撰写者黄皋,《宋史》无传,但墓主侯鸣为庶民居士,其家世、生平、子嗣、生前事迹等较为清楚,此墓志铭是探讨宋代居士文化尤其是庶民居士文化以及泸州地方风俗珍贵的原始资料。

    2015年10期 No.114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 略论民国四川地方文化的变迁——以方志编纂为视野

    吉正芬;

    近代中国既是一个新旧更替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新旧并存的时代。虽然在全国思想界,"新的崇拜"蔚然风行,而在地方社会中,新思想、新观念以及新事物的出现却总是不得不与旧思想、旧观念以及旧事物共生并存。民国四川新修县志广泛而生动地记录了这一时期地方社会新旧杂糅的知识图景以及编纂者褒贬难定的复杂心态。

    2015年10期 No.114 59-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文学批评

  • 时代特征与价值导引

    蔡毅;

    当今中国社会和文学的现状变动实在太大太快。文章从"大时代"与"小时代"、"好得很"与"糟得很"两极分化的不同方面讲述了自己的理解,梳理当今时代文学的进步与优势,分析存在的若干弊病和问题。明确指出,诸多问题都是因为我们在价值观、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方面出了问题。那么纠正和改变就得从价值标准、价值观和价值理想的改变方面入手,提振当代中国文学的精气神,激荡整个文坛的清风正气。提出要从抓住价值观这一要害,从价值标准、价值理想等根子上来掌控变化,引导文学的健康发展。

    2015年10期 No.114 63-72+190-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 后殖民视阈中的鲁迅翻译思想

    闫艳;

    中国著名文学家鲁迅首先是翻译家。他的翻译思想悖论式存在,早年赞成并使用归化译法,晚年则极力推崇"硬译"(直译)的异化译法。他的"直译观"与本雅明及后殖民主义者韦努蒂的观点不谋而合。本文通过对鲁迅的翻译理念与思想做深入分析,阐明鲁迅对翻译理论的创新及其独特贡献。特别是对其文本《斯巴达之魂》译法的分析,提出鲁迅的"跳译""转译""增译"等"改写"式归化译法也是对翻译理论的巨大创新。尤其"转译"是一种开放式循环译法,在文化翻译层面对传统翻译理论是一个强有力的补充。近年随着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学术界逐渐注意到鲁迅翻译思想的现当代文化价值。在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盛行的大环境下,挖掘本民族的译学文化,无疑具有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重大意义。

    2015年10期 No.114 73-79+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 当贾平凹遇上昆德拉——《废都》的存在主题与性爱书写

    王小平;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得力于"作家参考丛书"的大力译介,米兰·昆德拉在国内文坛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昆德拉及其作品亦成为人们阅读和批评《废都》的重要参照。将贾平凹《废都》与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并置一处,联结它们的不仅仅是共同浸染的性爱主题,更有对灵与肉、轻与重、身份与价值、媚俗与沉沦等存在境遇的共同关注。在性爱书写上,二者采用了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描摹的抒情性与沉思的哲理性,从而带来不同的批评面貌。《废都》亦反映贾平凹将现代意识与民族传统形式相结合的文学观念。

    2015年10期 No.114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中国现当代饮食散文文化意蕴浅析

    李芳;吴懿曈;

    在中国现当代散文中,有诸多谈吃论食的饮食散文。这类散文题材广泛,文笔灵活,作者多通过对日常饮食现象的生动描述来抒写人生意趣,不仅再现了中国各地迥异的饮食习俗,还折射出千百年来积淀在饮食之中的文化意蕴,极富价值。

    2015年10期 No.114 87-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长江文化带研究

  • 吴仁杰《离骚草木疏》版本源流考

    罗建新;

    成于南宋庆元三年的吴仁杰《离骚草木疏》,凡四卷;然在历代书目中,有将书名误作《离骚草木虫鱼疏》者,有将其卷数误记为二卷者。是书自刊行以来,历代皆有覆刻、影钞者,今存版本不下十五种;这其中,刻本以南宋庆元六年(1200)罗田县庠本为最早,抄本以毛氏汲古阁本为最精善,印本以《从书集成初编》本最为清晰易得。在古籍传播史上,《离骚草木疏》具有个案意义,通过对其版本状况的历时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可见出宋代典籍版本流布、嬗变的大致轮廓。

    2015年10期 No.114 93-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 浅谈长江流域的水味文化

    郑子运;

    唐代陆羽、刘伯刍等人根据水味的不同,确定各地水的品级,而这些水绝大多数分布在长江流域。苏轼甚至根据长江的水味解决《尚书》中的问题。陆羽茶圣的地位,使这些山水、江河水已经脱离了纯粹的水味问题,而上升为一种文化。茶水文化在士大夫阶层趋向雅化。至当代,发扬长江流域的水文化,应当走生活化、大俗大雅的道路。

    2015年10期 No.114 98-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 抗战通俗讲史的文化解读——以黎东方重庆讲史为中心

    吕昕;陈黎黎;

    抗战时期黎东方在重庆的通俗讲史活动,是一场文化传播的盛宴,不仅享誉一时,而且影响深远。通俗讲史的流行,是基于抗战时期陪都重庆浓郁的文化氛围而形成的,而由此带来的文化消费的兴旺和文化传播的迅捷,体现出讲史特有的文化价值。对于通俗讲史活动,有别于专业的史学研究,需从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理解和推动。

    2015年10期 No.114 104-109+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的边民教育——以川、康地区为中心的研究

    吴擎华;廖章荣;

    全面抗战时期,四川作为大后方的重要补给站,其边区建设的重点——教育,受到了国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国民政府在四川、西康地区实施了一系列发展边民教育的举措,促进了当地教育的发展,改善了边地落后的习俗,而且边民教育的实施,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少数民族等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国民政府在边疆地区实施的某些教育政策,对于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15年10期 No.114 11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民族民俗文化

  • 巴蜀庆坛考论

    周永健;

    巴蜀庆坛按制作材质与功能职司的差异,表现为不同的类型与形制。庆坛活动又因主体的不同而分为民间庆坛与官方庆坛。坛神神灵体系庞杂,涵盖儒释道尊神,亦纳入巫教与地方土俗神因子;而其主神因地域不同而出现较大差异。民间庆坛既是岁时祭祀,又有还愿酬神,终极目标则是驱邪纳福,确保人畜平安,人寿年丰。

    2015年10期 No.114 1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3K]
  •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亚鲁王》笙鼓文化

    蔡熙;

    在麻山苗族丧葬仪式上唱诵《亚鲁王》史诗的一系列程序都离不开铜鼓、木鼓和芦笙的演奏,俗称"打鼓吹笙"。苗族的笙鼓文化起源古老,历史悠久,且至今仍然在苗族的生活中发挥作用。运用文化人类学的视野和方法研究《亚鲁王》史诗中笙鼓文化的起源和演绎流变,不仅是文化人类学的一个重要学术目标,而且对于认识《亚鲁王》史诗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5年10期 No.114 122-127+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 新常态下社会环境对青海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影响与思考

    赵筱;

    本文从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两个层面(即社会经济和旅游),展开对民族村寨传统文化影响的论述。首先,指出社会经济活动是青海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原动力,这个动力可以使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积极发展,也可能导致传统文化发生异化;其次指出,旅游活动是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催化剂",这种催化,既有正向催化也有反相催化。新常态下,要使青海民族村寨传统文化传承发扬,就需要处理好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和旅游环境的关系。

    2015年10期 No.114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 民族文化资源开发中的底线思维

    曾美海;杨娴;

    底线思维是一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系统战略思维,对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结合底线思维,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要维护好民族平等团结;保护好民族地区的自然生态,使民族文化和谐共生、互补互促、共同繁荣;坚持市场原则和经济规律,保障民族文化资源的经济效益;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的正面导向作用,突出优秀民族文化的正功能;避免民族文化资源开发过度商业化、娱乐化和表演化。

    2015年10期 No.114 132-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三学”探索

  • 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生成逻辑

    朱林;

    德治观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先秦时期,建立在血缘基础之上"亲亲"之情构成了先秦儒家德治思想的逻辑基础;在伦理政治化的推动下,"尊尊"之秩逐渐成为维护宗法等级的国之大礼,是国家政治生活秩序的根本伦理之道。其后,孔子、孟子、荀子等在继承前人伦理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先后提出"为政以德""慎刑宽民""以德化民"等思想,推动了儒家德治思想的全面展开。作为伦理政治化与政治伦理化相统一的儒家德治观,成为了影响中国数千年的理国理念,并为今日中国的依法治国、依德治国建设提供了丰富的理论资源。

    2015年10期 No.114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 道家的多维人文思想及当代价值

    雷辉;

    道家的"形神兼养""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等不同维度的思想折射出鲜明的人文关怀光芒,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多个维度,具有丰富的内涵与清晰的层次,而这些多维人文思想又以和谐为要义精髓和价值旨趣,具有多维功能。探究和把握道家的人文思想,对当代的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启示。

    2015年10期 No.114 140-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 从空入有:论华严宗对中观学的继承与改造——以《肇论中吴集解令模钞》为例

    丁建华;

    《肇论集解令模钞》是宋代华严中兴教主晋水净源的作品,是对《肇论中吴集解》的再注释,后者虽然不是净源所着,但却是他理解《肇论》的重要思想来源,故以此二书来考察净源是如何理解《肇论》的,并在阐释的过程中对于中观学又是如何继承与改造的。基于真如宗与般若宗的立场及机宜不同,僧肇与净源在观"不迁"上形成种种差别:僧肇的能观为般若,净源之能观为真心,两者皆非有非无,但是在论述过程当中,僧肇与净源根据机宜分别强调了非有与非无的一面,僧肇多以遮遣诸法自性为要,净源则更乐于肯定空性之真、常。两者所要遣除的对象也有差别,僧肇以遣除凡夫的虚妄分别为主,净源则认为二乘滞空故示"不迁"。之所以所破不同,原因在于真心与般若的所观不同,两者都以真谛"不迁"为所观,但是僧肇与净源阐发的真谛各有偏重,僧肇偏重于自性空,净源偏重于空性真、常,其理论基础在于两者的二谛观不同,僧肇以能观的凡、圣差别建立二谛,净源则以性相区分二谛。僧肇之所以依凡圣立二谛,是希望通过对作为真谛的"不迁"的论述,揭示诸法无自性,昭示空义;净源则以性不迁而依持因行、果报不迁,立修者之信愿。

    2015年10期 No.114 14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 一脉千年——武当山玄天上帝神尊赴台巡境的观察与思考

    张全晓;

    2014年10月15日至11月5日,武当山玄天上帝六百年神尊首次赴台巡境。活动得到两岸高道大德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仪礼周全,功德圆满,在海峡两岸引起强烈反响,开创了两岸玄帝信仰文化交流的新局面。

    2015年10期 No.114 151-155+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 先秦儒道自然观及其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

    易菲;

    中国画分为人物、山水和花鸟三科,其中尤以山水为盛。首先,儒家伦理化、人格化的自然观使人的情感和自然之间产生密切的联系,使得自然山水褪去远古时期神秘的外衣,走向现实的社会人生。其次,道家哲理化、审美化的自然观使得自然山水在中国人眼中具有了理性的力量和怡情的效力。这对中国山水画的源起、功能地位及审美趣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15年10期 No.114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艺术视野

  • 从助推经济到传播精神:当代设计创新的新进路

    左冕;

    设计活动是创新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创新研究的焦点和突破口。然而,当代设计创新过于沉迷市场和技术,忽略了对人文价值和社会责任的求索。本文从设计与设计创新的概念出发,阐释了当代设计创新的误区与缺失;并基于设计创新传播人文价值取向、引领时代精神的作用,进一步提出关怀弱势群体、关注可持续发展等设计创新突破方向。对设计创新的研究有助于加深设计学与其它学科的链接和交叉,丰富了设计学科的架构。

    2015年10期 No.114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 1990年代青春电影的道德价值审视

    余鸿康;袁智忠;

    1990年代的青春电影,处在经济、文化、社会的转型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对青春的书写也进入到分化、整合的多元化发展阶段。从"逆向的青春"扩展到青春记忆、青春消费,反映了更具消费主义时代商品逻辑的追求,青春似乎转变为以现代都市为背景的文化消费和物欲的载体。本文在伦理的维度下审视1990年代青春电影在创作与发展中所显现出的道德价值取向,以期对今后中国青春电影带来有益启示。

    2015年10期 No.114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文化产业

  • 重庆保护与利用重要文化资源策略

    李重华;

    重庆文化资源丰富,可以进一步采取措施,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应尽快把抗战文物点全部上升为区县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816地下核工程"和老鼓楼衙署遗址申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大遗址保护,加大文物维修力度,创新文物保护体制机制,重视文物教育,保护好重庆火锅品牌,尽快建立市非遗博览园,为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综合保护世界遗产大足石刻,加快白鹤梁和钓鱼城申遗步伐,联合湖北为长江三峡申遗。另一方面,改进宣传策略,实施"捆绑式"旅游战略,以蒋介石黄山官邸和"816地下核工程"为重点发展抗战和三线建设等特色旅游,把重钢旧址打造成重庆的"华山文创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大足石刻带动龙水小五金发展,并让非遗融入公共文化服务,参与文化"走出去",壮大文化产业和旅游业。

    2015年10期 No.114 172-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 自贡特色休闲体育旅游发展刍议

    李小刚;刘平;

    自贡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深厚的井盐历史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文章针对自贡特色休闲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充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自贡特色休闲体育旅游发展影响因素,提出具体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富有井盐文化特色的自贡特色休闲体育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2015年10期 No.114 17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大众文化

  • 奥运榜样与体育明星的文化异同分析

    张德春;

    奥运榜样与体育明星分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都是强者文化的表征,同时是楷模文化的代表,但它们也具有明显的差别。明晰两者的差异,有助于社会各界明确对这两种社会角色的心理期待,避免角色混同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体育明星自身应自觉向奥运榜样的更高层次努力,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助推这种角色转型。

    2015年10期 No.114 181-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综述

  • 全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研讨会综述

    王立;安稳;

    <正>2015年9月18-20日,作为辽宁省社科联"社科活动月"活动之一,由中国武侠文学学会、辽宁省古代文学学会、武汉大学明清文学研究所、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等合办的"全国古代文学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在大连召开。会议带有跨学科性,收到论文80余篇。一、文论、思想史、专门史与文学史关系研究曹顺庆、曹美琳认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材忽视古体诗词会对中国文学、文化、文论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古体诗词现代性和审美价值的发

    2015年10期 No.114 18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